天水师范学院博物馆创建于2019年10月,它集彩陶文物展示、教学观摩、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服务社会和普及宣传于一体。博物馆展品以陇右彩陶实物为主,辅之以精美照片、图表、情景复原、模型和文字说明,按文明演化的阶段顺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陇右彩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展出彩陶、石器、玉器等文物共400余件。博物馆共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文明之花——中国彩陶的发现;破土而出——大地湾文化彩陶的出现;纹彩辉映——仰韶文化彩陶的发展;绚丽多姿——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繁荣;陶铜迭变——青铜时代的彩陶文化。
目前,博物馆展陈面积1000平方米,陈列和收藏文物700余件,初步具备国家三级馆的申报资格。四年来,除了本校学生教学和参观外,共有100多次领导、专家、学者等参观,参观人数达4万人次,发挥了教学基地和社会服务窗口的作用,情况如下:
一、博物馆科普活动
一是组建了一支以文博专业学生为主的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先后有15人次经培训参与了讲解工作,为学生文博实践和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平台。
二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认知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窗口,文博专业师生身临其境学习和现场教学、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观摩临摹中华传统艺术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5日,在校教务处的支持下,历史文化学院和美术与设计学院彩承办了天水师范学院博物馆彩陶“文物绘”研学绘画大赛,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校博物馆藏品进行审视和交流最终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
二、在支持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建设方面
根据天市博发[2021]118号文件精神(天水市博物馆关于印发《天水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的通知)和天市博发[2021]119号文件精神(《天水市博物馆关于调整天水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员的通知》),历史文化学院余粮才教授被聘为天水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外聘委员,为天水市博物馆作学术指导以及学术报告,发挥了校馆之间育人联盟的作用,有利于学校对外展示依托地域文化强化办学特色和凸显陇右文化学术研究,在密切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和扩大学校影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天水师范学院博物馆多次与天水市博物馆合作,双方深度合作,提升办学层次,深化校馆合作,具有加强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学科建设,增强学生对地方人文历史的了解和情感价值认同的积极意义。
2020年10月 21日,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天水市博物馆在我校逸夫楼图书馆前举办了一场“西垂之声”的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有天水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杜丽敏一行6人,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历史系部分老师和同学。活动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展示了天水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贴金彩绘围屏风石榻。屏风石榻又叫石棺床,出土于天水石马坪粟特人墓葬,由床座、屏风和床板17块大小不等的画像石板和8方素面石板组成。画像石板彩绘浮雕粟特人狩猎、宴饮、出行、泛舟、祭祀画面,棺床前面放有鸡首瓶和釉陶烛台,左右两侧对称放着五个坐部乐伎胡人俑,生动反映了隋唐时期秦州胡汉交融的历史风貌。
2020年12月22日,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在天水市博物馆明道堂举办教学实践周特别活动。天水市博物馆许笑飞老师给我校2020级、2019级和2018级文博系学生做了关于中国瓷器的发展与鉴赏的精彩报告。
天水师范学院博物馆已成为学校凸显科研特色,服务教学与社会,展示学校文化形象的窗口和重要平台。